菜地廢水處理技術分析(二)
2021-11-18 來自: 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:279
人工濕地水處理技術是充分利用人工介質中棲息的植物、微生物以及基質所具有的物理、化學特性,通過過濾、吸附、離子交換、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途徑來處理污水的,以此達到降解污染物、凈化水質的目的。目前,人工濕地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點源污染的治理,并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。袁林江等研究了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對廢水中COD 和氮的處理,系統運行穩定后對COD、氨氮和總氮的去除率均可達較高水平。近年來,也有人利用人工濕地治理非點源污染,且效果顯著。Peterjohn 和Correll研究以人工濕地作為農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帶,結果表明,50 m寬的沿岸植被緩沖帶能減少大部分氮和磷進入地表水。巴西的Engenho 濕地對磷、硝酸鹽和氨的去除率均高于百分之五十。
三、討論
1、一體化人工濕地對COD、NH4+-N和TP 的凈化效果
利用人工濕地凈化菜地廢水,主要是通過濕地內植物、基質及微生物等的綜合作用對污染物加以去除,廢水中的有機物經過基質和植物根系截留之后,再經過系統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以去除。從本實驗看,一體化人工濕地對COD 凈化效果較好,去除率可達百分之五十六。本實驗基質主要為高爐渣、沸石等材料,由于其內部孔隙較多,且表面具有較強的色散力,對廢水中氨氮、磷等污染物有較好的吸附作用;濕地種有水生植物,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及其輸氧作用,可為微生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,提高了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。從本實驗看,一體化人工濕地對TP、氨氮的去除率均達百分之七十九以上。濕地內補充植物碳源,在其分解利用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有機物、氨氮和磷等營養物質,可能影響系統對廢水中COD、NH4+-N和TP 的去除。從本實驗看,投加碳源量以1.62 kg·m³為宜,出水COD、NH4+-N和TP 平均濃度低于進水,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的問題。
2、一體化人工濕地對TN 的凈化效果
人工濕地中的氮主要通過微生物的硝化、反硝化作用去除,本實驗廢水取于收集菜地排水的水生植物塘,進水有機物濃度較低,而當進水有機物濃度較低時,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會成為人工濕地氮去除的限制因素,因此需要補充碳源。有研究表明,通過向人工濕地補充蘆葦稈等植物碳源,TN 的去除率可提高至百分之六十以上。補充甘蔗葉作為植物碳源提高了人工濕地對TN 的去除效率,但碳源投加量并不是越大越好,隨著碳源投加量的增加,TN 平均去除率逐漸降低,出水TN 濃度逐漸升高,本實驗碳源投加量以1.62 kg·m³為宜。
四、結論
1、垂直流-水平潛流一體化人工濕地對COD、NH4+-N和TP 有較好的去除效果,對COD、NH4+-N和TP 的平均去除率可達百分之五十六以上,COD、NH4+-N和TP 出水平均濃度分別為9.45、0.47 mg·L-1 和0.06 mg·L-1,均達到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 3838—2002)Ⅱ類水質標準。濕地內補充植物碳源,在濕地運行的過程中會分解釋放有機物、氨氮和磷等營養物質,增加了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,從本實驗看,碳源投加量以1.62 kg·m³ 為宜,不會惡化出水COD、NH4+-N和TP 濃度。
2、不補充植物碳源時,濕地對TN 的平均去除率僅為百分之三十五,出水平均濃度為3.06 mg·L-1,出水水質較差。補充植物碳源可以提高垂直流-水平潛流一體化人工濕地對TN 的去除效率。但補充植物碳源量不是越多越好,因為隨著碳源投加量的增加,去除率逐漸降低,出水TN 平均濃度逐漸升高。本實驗碳源投加量以1.62 kg·m³ 為宜,不僅TN 的平均去除率高,可達百分之八十,且出水總氮平均濃度降低至0.90 mg·L-1。